桐廬縣已發現礦產16種,可供開發利用的礦產地5處。(桐廬芝麻黑電話:19905052742)金屬礦種有鐵、鉬、銅、白鎢等5個礦種18個礦點;能源礦產只有石煤,非金屬礦產10種,礦床(點)37處,以建筑材料、冶金輔助原料礦產為主。目前桐廬縣金屬礦產無可供開發利用的礦產地。
(1)石灰巖
桐廬縣的優勢礦產資源之一。主要分布在桐君街道的對門-高山進入富陽綠渚一帶、瑤琳鎮蔣家至畢浦往北東進入富陽胥口兩個條帶,屬石炭系上統黃龍組、船山組灰巖。CaO含量在54%以上,規模大,是我省的優質石灰巖資源,適用于多個應用領域。經勘查查明桐君街道高山礦區及桐君街道閬苑礦區兩個中型水泥用石灰巖礦區石灰巖的基礎儲量為9478.06萬噸(全縣共10173.88萬噸);資源量17313.81萬噸(全縣為18009.63萬噸)?,幜盏今憧诙?,溶洞發育,形成巖溶景觀,該區石灰巖資源優勢已轉化或正在轉化為旅游資源。
(2)花崗石石材
桐廬縣優勢礦產資源之一。主要分布在分水鎮的大山-合村鄉里瑤山、鐘山鄉的龍家山-鐘山-橫村鎮及富春江鎮的石舍-江南鎮的屏風源一帶。其中鐘山鄉石英閃長巖體地表露頭面積41平方公里,經過對鐘山鄉破塘灣及包家山段地質勘查查明該兩處石材基礎儲量332.75萬m3 、資源量8079.5萬m3,品種有雪花青、鐘山青、芝麻青、鐘山紅等,有較大的市場潛力。其余礦產地未進行地質勘查,但有大面積分布,約109平方公里,資源潛力大。鐘山鄉花崗石石材礦及其加工企業工業產值占全鄉總產值的80%,并將持續增長,飾面石材產業必將作為優勢特色礦種為桐廬縣經濟增長作出新的貢獻。
(3)白云巖(白云質大理巖)
桐廬縣的特色礦產。主要分布在江南鎮彰塢一帶,有谷錄山、礦銅山、礦前山崗及大塢里四個礦段,經勘查為大型礦床,總資源儲量為5811萬噸,該區的礦石MgO含量在21%左右。因需求方面的限制,目前開采規模僅為3萬噸/年。
(4)大理巖和方解石
大理巖主要分布于富春江鎮,向西南與建德欽堂的大理巖相連。桐廬縣大理巖白度為80-90%,部分70%左右。受區位條件限制,大理巖及方解石礦帶不規則且分散,開采規模及開采量均小,且未作正規勘查工作,僅為礦山占用資源儲量的簡測,資源潛力不明。
(5)石英砂巖
已知的石英砂巖資源主要分布于莪山-橫村一帶,用作冶金絕熱材料,SiO2含量在97%左右,礦石質量好。未作正規勘查工作,僅為礦山占用資源儲量的簡測,資源潛力不明。
(6)水泥配料用砂巖
水泥用砂巖主要分布于桐君街道梓芳塢一帶,主要用作燒制水泥的配料。經地質勘查查明礦區砂巖資源儲量482.92萬噸,基礎儲量53.28萬噸。
建筑用河砂在富春江及分水江資源豐富。普通建筑石料在桐廬縣分布較廣,如閃長巖、凝灰巖、砂巖等,但普通建筑石料在桐廬縣的需求少,開發利用程度低;磚瓦粘土礦將在規劃近期進行關停;石煤及螢石礦在上一輪規劃中均已停采,而磷礦、鋁土礦、石墨礦等非金屬礦產與鐵、銅等金屬礦,因規模過小或品位過低目前難以開發利用。
開采政策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十五”期間,縣國土資源局經過增強服務和管理職能,通過宏觀調控和市場指導,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上取得了較大成效。
(1)礦業結構有較大改觀。禁采區內礦山已全面關閉,開采區內礦山初步集聚,限采區內礦山較大收縮。礦山規模有所提升,2004年之前桐廬縣礦山均為小型,到2005年底桐廬縣有1家大型水泥用石灰巖礦山和1家中型水泥配料用砂巖礦山加入,礦石量達到206.34萬噸,占礦石總量的32.8%。
(2)礦業經濟有所提高。建筑用河砂和磚瓦用粘土礦由2000年占礦石總量的92.4%下降到63.3%;建筑河砂礦山數由26個降為6個,磚瓦類礦山數由38個降為17個。礦山總數由118個降為51個;礦石總量由621.92萬噸提高到628.98萬噸;礦產品產值由4539.2萬元增加到12052.8萬元,有了質的飛躍;年從業人員由3141人減為1309人,年交利稅額由1144.28萬元增加到2928.04萬元。初步實現了礦山規模擴大化、礦山集聚以及提高資源利用率的目標。
(3)礦業權市場建設取得成效。截至2006年9月,已采用招、拍、掛等方式對新設的12家采礦權進行了公開出讓。在隨后的礦業權市場管理中,新建礦山均將采用公開拍賣或掛牌方式出讓。截止2005年底,對在采礦山收取了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備用金。
(4)礦山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措施運行良好。截止2005年底,歷史遺留的廢棄礦山已治理12個,治理率達到50%的規劃目標。對在采礦山全力執行“誰破壞,誰治理”的規定。
(5)礦業技術有所改善。白云質大理巖、大理巖和方解石礦從以往的200目發展到300-400目的重鈣粉;鐘山一帶花崗石飾面石材礦的規模及產量有了較大提高,并引進石材切割機等新的采礦技術,生產效率明顯得到提高。